1. 未來小說
  2. 大國科技從山寨開始
  3. 第84章 走鋼絲的曙光科技!
櫻滿博士 作品

第84章 走鋼絲的曙光科技!

    

-

所以未來的競爭註定是慘烈的,曙光手機想要守住自己的銷量並增加銷量也註定是艱難的。

當然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目前曙光a1手機正處於先發者優勢狀態中。

其他公司就是眼紅想上來吃肉也冇辦法,他們並冇有辦法快速推出他們的新手機。

所以在這一個月乃至兩月內,曙光a1手機毫無疑問是處於吃肉吃得最安穩的狀態中。

……

另外一邊。

鵬城,瓏華區。

此時的林晨正在視察著一個大工地,這大工地正是曙光科技的新手機工廠工地。

這大工地總麵積足有30萬平方米,相當於42個標準大小的足球場。

這些地皮如果全部用來建設手機工廠,那足以建設一個年產3000萬台手機的超級手機工廠!

可以說這個新手機工廠在建設之初就留下了擴產的空間,為二期3000萬台總產能做好了準備。

當然目前這些地皮都隻是一些荒地,所以麵積雖然很多,但實際在這年代並不算不太值錢。

其中值得一說的是鵬城官服為了讓這一期年產1200萬台的超級手機工廠落地在鵬城。

直接給出了低價賣地皮與70年產權與和三通一平政策,誠意給得那是相當的足。

而林晨麵對鵬城官服的誠意,曙光科技也是絕不含糊,雖然當初月產100萬台年產1200萬台手機的工廠計劃是在12月底建設完成。

但既然能有自己的70年超大地皮,那為什麽還要繼續租用別人的工廠繼續給別人交租?

所以雖然投產時間延遲了,在自己地皮上建廠總成本也提高了,但曙光科技也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曙光科技拿出了除正常運營與研發之外的絕大部分利潤用來建設新工廠,可以說為了這個新手機工廠,曙光科技整體資金鏈都十分緊張。

在後世的2023年,樺為科技有一個子品牌叫星耀手機。

他們在國內建設一個年產2000萬台手機的全智慧化手機工廠一共需要花費108億夏元。

當然在這年代建設一個年產能2000萬台手機的手機工廠肯定不需要108億那麽多,畢竟現在國產手機的龍頭波島手機公司總市值都達不到那麽多。

在這年代想建設一個年產超過千萬的手機工廠,哪怕再怎麽節省兩三億元也是節省不了。

同在這個2002年的9月,一個名叫楠方高科的手機品牌建設一個年產1000萬台手機的新手機工廠,其總投資就高達2億多元!

所以在這年代想要建設一個年產1000萬台以上的手機工廠,那至少得準備2億元纔夠資格。

而曙光科技要建設的是年產1200萬台手機的新工廠,比南方高科1000萬台年產能多了200萬台,需要的總投資也會比南方高科多得多!

而且曙光科技要建立的是包括手機主機板自產、手機外殼自產、手機組裝的一站式大型手機工廠,並不是單純的手機外殼自產與手機組裝的工廠。

這一整套搞下來,曙光科技至少也得準備3億夏元才能稍穩,3.5億夏元才能不用擔心資金破裂。

但此時曙光科技拿得出3.5億嗎?

自然是拿不出來。

按照目前每台400塊上下的利潤,12萬台的月產能也隻能賺到4800萬元,一年最高不過5.76億元利潤。

而此時曙光科技上市到現在也不超過一個月,自然是拿不出3.5億元用來建設這年產1200萬台手機的新工廠。

但問題是這手機工廠不是拿錢後就能瞬間建立起來啊,從零開始到完成至少也得三四個月乃至半年。

所以曙光科技目前雖然冇辦法一下子拿出3.5億資金,但這並不妨礙曙光科技先去建設一個這樣的超級手機工廠。

不過這樣雖然也行,但實際卻是把曙光科技的運營風險拉到了一個極高的程度。

要是曙光科技不能保持當前的盈利收入,讓公司資金鏈斷裂,那新手機工廠不能建立不說,甚至可能因為公司負擔過大而倒閉!

所以此時的曙光科技實際是在走鋼絲,一個隨時可能跌落萬丈懸崖的鋼絲!

但風險也是機遇,一旦曙光科技頂著壓力成功建設完這個月產100萬台年產1200萬台手機的超級手機工廠。

那麽曙光科技就真正有資格挑戰波島手機,有資格與摩托鑼拉,諾機亞,三惺等巨頭掰手腕!

也纔有資格在未來建設自己的手機晶片生產工廠,建設自己的手機螢幕生產線,自己的手機鋰電池生產線,從而完成百分百國產化!

“新工廠什麽時候能交付使用?”

林晨問起了一個身材乾瘦,滿是軍武陽剛風的工程總監吳剛。

這吳剛正是鵬城建設集團的總工程師,也是負責這新工廠建設的實際負責人。

曙光科技在建立新工廠時並冇有成立自己的建築公司,而是采用外包的形式。

畢竟林晨並冇有自己的建築團隊,想要招募組建自己的建築團隊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所以直接采取外包的形式了。

其中這新手機工廠的承包商自然是找實力最強,也是鵬城官服控股的鵬城建設集團,這鵬城建設集團為鵬城建立了諸多工廠,也是經驗豐富不用林晨擔心。

“12月初前就能完成廠皮建築的建設,內部裝修建設進度則需要看你們能不能采購到設備。

如果設備能提前采購完成,那麽建設安裝最多隻需兩個月,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能在2月初投產。”

聞言,林晨將手放到下巴處陷入了沉思,思考起該如何找錢來支撐這手機工廠的繼續建設。

目前這新工廠的建設成本之中地皮方麵是最便宜的,堪稱是變相白送賣給了曙光科技。

目前新工廠的建設成本有幾個,其一就是將荒地改造成手機工廠建築群的成本,這成本大概占了30%,也就是大約在9500萬上下。

隨後最大的支出費用就是進口設備的采購安裝調試費用,這些費用占比高達65%,也就是2.3億上下!

至於剩下的5%則是工廠環境改造、汙水改造、人員招募與培訓、消防采購與安裝……

按照目前的建設進度,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那留給曙光科技的時間隻有4個月。

但實際留給曙光科技的時間並冇有4個月那麽多,而是隻有區區兩個半月的時間。

因為4個月是新工廠總建設投產的時長,曙光科技需要在12月初之前拿出至少2.3億的資金去購買海外的進口設備。

畢竟進口生產設備商肯定是不會願意賒購設備給曙光科技,需要曙光科技拿出實實在在的資金來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