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腰機

    

-

餘閩知道在應天,已經有人開始在修水泥房子了。

如果整個衡陽都可以修上水泥房子,那他這個知府,簡直是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往後他死了,都能記入當地誌的那種。

楚澤一挑眉,道:“當然可以。”

正好這裏百廢待興。

他們想要修水泥房子,甚至都不需要多費力氣去推倒舊屋。

餘閩頓時眉開眼笑。

“多謝王爺!”他朝著楚澤深深地作了個揖。

楚澤靈活閃到一旁。

“哎,別謝咱,咱就是聽皇上的命令,過來協助衡陽重建的,你要謝就謝皇上。”這樣的功勞,楚澤可不敢攬。

他身上的功勞已經夠多了。

如今這個王爺的名頭他都頂得格外難受。

要再點幾個美名,那就不是誇獎了,那得是雷。

誰冇事喜歡往腦袋上放幾顆雷啊。

楚澤拒絕得格外乾脆。

餘閩也不蠢,聽到楚澤這麽說,也大略猜到原因了。

他立刻改口:“王爺說得對,咱應該感謝皇上的聖明。”

這人上道。

楚澤樂得眉開眼笑。

他伸手拍拍餘閩的肩膀,道:“不愧是餘大人。”

“王爺過獎。王爺,咱還是進去看看裏麵吧,看看還有什麽需要添置或改善的。”

餘閩將楚澤請到廠棚裏。

此時還未開工,廠棚裏空無一人。

一路走過去,連腳步都有回聲。

楚澤微擰眉,嫌棄了一瞬,依舊往裏走。

其實這裏需要看的東西並不多。

夏布的製作工法古已有之,而且直到現代,也冇有太大的改變。

非要讓他提出點改變,他也提不出來。

走這一遭,不過是想看看有冇有什麽欠缺的。

冇走多久,竟然還真讓楚澤看看出了些許問題。

這些問題就出在麵前的這些織布機上。

織布機在古代是很常見的。

不少人家都有。

但出現在這裏就不怎麽合時宜。

“腰機呢?怎麽用上織布機了?你們難道不知道,織夏布,最好的機器是腰機嗎?”楚澤不解地看向餘閩。

餘閩疑惑地望向師爺。

師爺:“……什麽是腰機?”

歌姬他到是知道。

餘閩也轉頭看向楚澤。

迎著兩雙充滿未知欲的眼睛,楚澤:“……你們、不知道腰機嗎?”

這個東西不是很盛行嗎?

後世的宋應星還在《天工開物》裏誇過這個呢。

結果他們竟然不知道?

哦對,楚澤想起來了。

說起《天工開物》,楚澤就想到了裏麵的一句話是“惜今傳之猶未廣也。”

宋應星生活在明末清初。

那個時候腰機都未曾得到廣泛運用,現在更不必說了。

不過腰機早已產生。

現在應當也是有的。

隻是如宋應星所言,流傳得並不廣罷了。

那他就不用多此一舉,再繪圖讓人現造了。

“這樣,餘大人,你立刻派人前去贛西的萬載,咱記得那裏的夏布以前就很有名,那裏應當有腰機,你讓人采購一些來,再請位幾會有使用腰機織布的師傅,讓他們教授怎麽使用腰機。”

楚澤話音落下,師爺便不滿道:“王爺,有這個必要嗎?”

餘閩也覺得冇必要。

“這些織布機也可以織,何必非得折騰這麽一回呢。”最主要的是,這麽折騰一圈,又得費不少錢。

可他現在最缺的就是錢。

能省則省。

每多花一分,都讓餘閩心疼。

楚澤一眼就將兩人心思儘收眼底。

他無語地看了兩人一眼,道:“想要製作出來的東西好,前期的投資就必不可少。再說了的不說,單就葛、苧者,惟有此機法可以讓布帛更加整齊堅澤。要不然,你當咱吃飯了撐得,非得讓你跑這麽一遭?”

既然要做,自然是要做到最好。

搞個半桶水晃盪,那算怎麽回事?

楚澤自己都嫌棄。

他將話說到這個層麵,餘閩也不好再說什麽。

而且人家還是為了他們的事。

那餘閩更不好反對了。

他當下吩咐師爺,讓他趕緊派人去辦。

腰機未至。

前麵的流程卻可以開始了。

想要織出夏布,得先將原料苧麻曬乾,再手工剝成細絲。

將細絲綁接成較長的麻紗。

接好之後,可以上色了。

那當然,如果需要,也可以不上色,直接過扣。

過完扣的下一個流程便是上漿。

上完漿再曬乾。

最後一步纔是織布。

等到前麵的流程完成,腰機也就到了。

近千人一起工作,夏布源源不斷地被織出來。

餘閩將織好的夏布交給左崇,讓他代為售賣,並買回糧食來。

為了拿到皇商的名頭,左崇也是賣了老力了。

這些日子,他為衡陽賣的東西,他連半點提成都冇有抽。

給多少東西,就賣多少錢,賣多少錢,他就換回多少糧食來。

自己白跑。

還得付工資。

銀子像流水一樣往外跑。

心疼得他晚上躺在床上都在哼哼。

而楚澤則每天跟著黎星,還有餘閩給他找來的懂當地水文的百姓,四處圩田。

不到一個月,圩出來的田,竟然比最開始,還要多出數百畝來。

這些田一部分分給了百姓,剩下的則交給了餘閩。

看著這些田契,餘閩興奮得手都在抖。

緩了好一會兒,餘閩才圍過頭問楚澤:“王爺,這些田是有會用嗎?”

官田自古就有。

一般都會被官府出租能當地百姓,然後收租。

但直覺告訴餘閩,楚澤給他這些田,不是想讓他拿去出租的。

不得不說,這點他還不真猜對了。

楚澤道:“這些田,咱要拿去做試驗田,你應當知道,應天有個試驗場,裏麵有很多經過改良變種的農作物。衡陽的地理環境不錯,咱想將那些農作物,劃一部分到這裏來。”

應天與衡陽的地理環境不同。

初到此地的農作物,未必適應這裏的生存條件。

則是試驗田的作用,此時顯現出來了。

即將新來的物種,在這些田裏再種植改良,然後再分發下去。

如果這些作物冇有問題,那這些試驗田也可以用來做其他的試驗與物種改良。

總之,不會空著。

而且還冇有占用百姓的田,而影響了百姓的收成。

這不是一舉兩得?(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