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21章 慕容恪!

    

-

第821章

慕容恪!

金令送抵河東。

燕軍大帳中,一片肅殺之氣,幾乎每個人臉上都充斥著憤怒,眼神在朝廷使者身上遊曳,殺機凜冽。

朝廷使者望著慕容恪有些畏懼的說道:“大元帥,太後下令,讓你班師回京,這便收拾一番,隨咱走吧。”

慕容恪眼神暗沉,坐在帳首頭也不抬的說道:“使者先行迴轉稟告太後,戰事緊急,不能迴轉,待打下河東後,本王會向太後請罪。”

使者不敢多言,趕忙離開。

使者剛剛離開營中,慕容恪的部將就忍不住了,咆哮著怒吼道:“奸後,昏君,大軍在外,竟然以如此荒謬的理由讓大軍返回,大燕的朝政就敗在他們的手中。

朝廷上的那群大臣是吃乾飯的嗎?

慕容恪本來還在交待著,聞言立刻麵色都變得淩厲起來,厲聲道:“七弟,我和陛下之間的分歧,是因為國事,不是私人的恩怨,現在我回到薊城,陛下不會把我怎麼樣。

他將手中的佩劍和帥印交給慕容垂,決定親自前往薊城,去和皇帝以及太後談一談。

難道那功勞真的迷惑了你的心智,讓你已經不將君父放在眼中了嗎?”

因為慕容恪的忍讓!

即便現在有一些河東士族投誠,但至少需要兩年,我們才能在這裡建立起比較初步的統治,你們統帥著軍隊駐紮在各個縣城中,盯著這些河東本地的士族,不要讓他們趁著亂收攏流離失所的百姓,不要讓他們趁機侵占土地。

使者冷哼一聲,當這句話說出口之後,有些事情就不需要再聊下去了,什麼君臣之間的關係,都在這句話下,破裂。

此番漢國和梁國的戰爭也有優勢,那就是燕國因為要進行河東戰事,放鬆了對於漢國的軍事壓製,讓漢國能夠從北線抽調大量的軍隊到南線去。

太後為什麼敢這樣對待慕容恪呢?

河東纔剛剛軍事平定,如果現在離開的話,我們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臣冇有私心,又有什麼不敢麵見陛下的呢?”

魏國的軍隊要麼被夾在梁國和燕國中間,要麼就被夾在梁國和漢國中間,可謂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場麵非常的尷尬。

在近百多年的天下中,非洛氏的上一個這種臣子,是漢國的諸葛亮,諸葛亮遇到的是劉禪,劉禪這個人的能力雖然一般,但他對諸葛亮是真的夠意思,會讓人產生一種君臣相得的欣慰感。

蕭衍率領著精兵前往洛陽,然後將其他的軍隊都派出去攻取其他的城池,魏國的不少城池都非常尷尬,在蕭衍從南陽攻破河洛後,就在河洛的西邊截斷了洛陽和長安的聯絡。

使者已經換成了太後身邊的內侍,高聲尖叫聲:“大元帥,違抗君命,這難道就是您給陛下的答案嗎?”

需要的是長久的比拚,梁國還冇有經曆第二代皇帝,誰知道會發生呢?

吳國在豫章郡公薨逝後,化為了楚國,這實際上就是篡位,楚國在第二代皇帝死後,第三代皇帝在繈褓中,化作了梁國,梁國呢?

魏國一敗塗地,不僅在河東,還是在河洛,伊闕關的確是天下雄關,阻止了蕭衍的推進,但僅憑一座關隘,就像是挽回大勢的崩頹,那是不可能的。

以前有徐州的時候至少江東的兵過不來,隻要應付北邊的燕國就可以了。

這種情況到了漢國被削弱後,魏國終於不參與對漢國的劫掠,和漢國聯手,但漢國的實力已經隻能應付南北兩條線了。

我很期待。”

在使者回來後,果然不出他所料,太後不想用盛大的儀式來歡迎這些凱旋的將士,一直都能夠保持冷靜的慕容恪,第一次臉上的神情繃不住了。

現在這個狀態下的慕容恪,可能是他最強的時候,燕軍所向披靡,安邑根本就不能阻擋他。

慕容恪望著上首,皇帝又比自己離開前長大了幾分,麵部的線條有些硬朗起來,有些像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了。

慕容恪平靜的說道:“臣是大燕的臣子,是陛下的臣子,在凱旋後,進宮麵對臣所效忠的陛下,這又有什麼不妥嗎?

但為兄在這裡教導你一番道理。

如果以後你執掌燕國,你要注意一下,等梁國,或者另外一個南朝的國家亂起來的時候,再出手。”

“是!”

太後還想要說話,又被皇帝拉了一下,“母後,好了,難道您要在這裡治太原王的罪嗎?”

七弟,你放心吧,為兄會量力而行的,這燕國依靠太後那些人不會是其餘國家的對手,如果真的事有不逮,我會安排人將你送走,我把河東這裡留下人,就是為你準備的。

慕容恪對太後實在是太瞭解的,她的確是比較蠢,但不是一個特彆狠的人,隻要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太後是不會動他的,而且皇帝會攔著太後,現在看來,果真如此。

……

安邑一戰。

慕容恪選擇了硬頂著金令繼續進軍,勢要攻下整座河東。

慕容恪的聲音高昂起來,一字一句的說道:“太後,臣的弟弟,是先祖爺的親生皇子,是慕容氏的正宗皇親,他有卓絕的軍事才能,甚至超過了我,是我大燕未來的長城鐵壁。

尤其是燕**隊中有不少胡人,這些人作戰是勇猛,但對賞賜也最看重,如果有功不賞,這群人是真的會嘩變的。

這番話帶著些許處理後事的意思。

現在對漢國是最好的機會,魏國大亂,漢國有機會拿下滎陽重鎮,梁國和燕國都在征討魏國,一個要奪取河東,一個要拿下河洛如果漢國能拿回淮泗。

但慕容恪對下寬容是因為他這個人比較重感情,麵對皇帝的時候,他也重感情,這就很難搞。

士卒們自然不知道這些事,他們興高采烈的隨著慕容恪去贏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跟著慕容恪去斬獲數不清的軍功。

慕容恪這樣的人,做他的屬下當然是非常好的,畢竟他對下寬容,跟著慕容恪這些年,他們一個個不僅僅在官職上飛黃騰達,而且都富得流油。

魏軍最後的反攻力量被慕容恪殲滅殆儘,這是一場比汾水之戰還要重大的軍事勝利,在這場戰爭之後,魏國國中的可戰之兵,已經十去七八。

燕國太後尖細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太原王,你竟然敢出現在這裡,違抗朝廷的命令,予和陛下下發的十二道金令,你置若罔聞,現在竟然敢出現在這裡,正是好膽!”

如果有朝一日,真的到了那個地步,你還有一片能夠棲身之地,到了那個時候,你記住,先進關中,不要留戀關東的繁華。”

梁**隊在河洛攻城略地之際,漢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正如所有人所預料的那樣,在燕國和梁國中,漢國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梁國。

第七道金令到來時,慕容恪正率領的大軍圍困最大的城池之一,安邑,他還是冇有對朝廷的使者發脾氣,隻是淡淡的說道:“諸位貴使,如今正是戰事焦灼之時,不如幾位貴使,也前往攻城一戰吧。”

慕容恪已經開始安排他離開河東之後的事務,幾人都知道他這是真的準備回薊城了,慕容垂頓時急了,直接道:“兄長,您違抗了太後和皇帝的命令,現在回到薊城,他們肯定是對付您,為什麼一定要回來啊?”

這樣的亂命怎麼能夠送到前線,若是讓士兵們知曉,立下大功不僅僅冇有賞賜,還要直接班師,那些貴人就不擔心嘩變嗎?

臣也不想知道。

漢國的目標就是將漢國和梁國的戰線推回到漢國剛剛建立的時候,那個時候的漢國,能力扛三國的進攻,若不是人纔不如三國合體,絕不會落到現在這幅模樣。

太後冇想到慕容恪竟然絲毫的慌張都冇有,她最是討厭慕容恪這幅波瀾不驚的神情,厲聲道:“你冇有私心?

戰爭是存在大勢的。

燕軍一路銜尾追殺。

這些人要麼死扛到底,要麼就投降。

慕容恪的性格,他們還是頗有幾分瞭解的,行事過於光明正大,人品很好,是個恪行君子之道的人,正是因此,他纔會越過那些真的慕容氏血親,成為托孤之臣。

皇帝突然出聲道:“母後,好了,現在已經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了,太原王既然願意回返薊城,那就是光明磊落,或許真的我們錯怪了太原王。

慕容垂躍躍欲試道:“兄長,我們還追嗎?現在可以從河東中籌集船隻,可以直接衝過去,或者等冬天結冰的時候,從這些渡口過去。”

現在如果放鬆了,以後再想要拿回來就會千難萬難了。”

那是我們所能夠承受的結果嗎?”

……

大殿角落中,史官默默記錄著這一幕。

皇帝冇有說話,隻是調整了一下坐姿,稍微遠離了一點自己的母親,而後繼續望著太後和慕容恪。

慕容恪麵前是十二道金令,這一道又一道的金令,如同催命的旨意,連著出現在慕容恪麵前。

這可謂是漢國在近五十年間,最好的機會,一直被群毆的漢國,第一次有了避開其他國家群毆,可以全力一戰的機會。

太後的聲音打斷了慕容恪,高亢的尖聲道:“不受命,但十二道金令,十二道!

不是一道!

太原王,你何等的狂悖啊!

直到現在都不認為你錯了。”

我留在河東又能怎麼樣呢?

大王,這等亂命萬萬不可遵從啊。”

漢國現在還擁有半個冀州,而且是人口最多的半個冀州,還有完整的青州和兗州還有少半個豫州和一丁點徐州淮水以北的土地,這些都是人口的稠密地帶,戰爭潛力是不缺的。

那漢國在西麵和南麵就有了鐵壁堅城,可以大大放鬆諸軍壓力,甚至能集中全國之兵,去和燕國在冀州決一高下。

待幾個將軍都各自率領軍隊離開後,隻剩下慕容恪和慕容垂二人,慕容恪望著慕容垂道:“七弟,為兄知道你心中對皇帝不滿,你很是像父親,是個性情中人,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兩年之內,魏國都不可能恢複河東戰前的軍隊配置,魏國從曹操時代傳承下來的虎豹騎,全軍覆滅,其慘烈可想而知。

你因為先帝和先祖爺的信任,得以受封太原王,現在竟然還想要給自己的弟弟受封河東王,你說你冇有私心?”

太後立刻說道:“不可能!”

在下發第一道金令的時候,太後實際上是有些害怕的,但隨著慕容恪的忍讓,她就愈發的變本加厲起來,這正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的道理。

慕容恪率領著軍隊越過絳縣,駐紮在董池坡,揮了揮手,內侍便被直接帶走,三日後,望著坡下的遍地屍身,內侍已經嚇的哆哆嗦嗦不敢多言,慕容恪讓他回薊城去報信。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自古代就傳下來的道理!”

慕容恪帶著慕容垂以及萬餘軍隊返回薊城。

……

慕容恪為了顧全大局,於是伏低做小,但是燕國太後卻不這樣認為,她反而認為慕容恪是個軟弱可欺的人。

還有那道聖旨,“遼東大寒,冀州大旱,這是上天已經開始警示我大燕,這都是因為慕容恪你不遵從上天的旨意,難道現在你還要執迷不悟,還要為了一個河東,置我大燕於不顧嗎?

兄弟二人並行,慕容恪又說道:“此番獲利最大的不是我大燕,而是梁國,河洛之地,恐怕是要全部落到梁國手中了,江東洛氏兩代執政真是不凡。

我大燕現在天下最強,北據燕代、遼東,西跨幷州,南據冀州半數土地,還能從草原上打秋風,補充軍隊,既有持續戰力,又有最精銳最強悍的騎兵,這才奪得天下最強。

如果現在是那種群雄逐鹿的亂世,一個英雄人物乘勢而起,一統天下,那二代平庸一些,倒也冇有什麼。

-